小侄女最近新学了篇课文《起死回生》,写的是扁鹊救治虢国公子,让他起死回生的故事。在文章最后的注解里写到“扁鹊,姓秦,名越人,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。”
扁鹊本名叫什么?小侄女预习完后问我“妈妈,扁鹊既然是叫秦越人,那他为什么叫扁鹊呢?”
是呀,扁鹊既不是他的字,也不是他的号,为什么有这称号呢。而且在其他的很多记载里,都是以“扁鹊”的叫法出现。
除了这个《起死回生》,还有著名的“扁鹊见蔡桓公”,这是韩非子写的一篇文章,我们小时候的课本里出现过。讲的是蔡桓公讳疾忌医,最后暴病身亡的故事。在那里,扁鹊也并没有被称作他的大名“秦越人”。
扁鹊为什么叫扁鹊?
那问题来了,扁鹊到底是谁呢?
其实历史上有两个扁鹊,最早的扁鹊是黄帝时期的神医,医术高明,会用石针给人看病做治疗,这就是最早的针灸。在山东省出土的“扁鹊针灸图”的汉画像石上,就有他的形象,不过他是“人面鸟身”。因为在古代传说中,扁鹊被神化了,认为他是个神仙,有非凡的才能。
而课文里的扁鹊就是第二个扁鹊了。在《史记》中有一篇《扁鹊仓公列传》,里面有记载,“扁鹊者,勃海郡郑人也,姓秦氏,名越人。”记录了他的医术和一些经历。因为他医术高明,所以人们尊称他为“扁鹊”,就是神医的意思。就和今天的“小华佗,赛诸葛”的意思差不多。
把这个来龙去脉和安安讲完后,她大致弄明白了。
(课本里的扁鹊)
学习就是质疑的过程,当孩子能从书中发现问题,并提出来讨论,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。
俗话说“尽信书不如无书”。任何一本书,任何一个作家都有他的局限性,读书是一个体系,要纵横交错地看,不断地质疑,不断地考证,这样才能掌握更全面的知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