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,还有另外一个版本。
当夜幕降临之后,如果行人发现这些石像鬼突然睁开了双眼,就代表着“地狱之门”已经打开,地狱里面的恶灵已经附身在了这些石像鬼的身上,当它们完全苏醒的时候,就是末日降临之时。
至于它们来自哪里,已经无从知晓,但是几百年来,它们就一直静静的站在那里,巍然不动,它们什么时候会苏醒,亦是不得而知。
所以,后世就又有了一个关于石像鬼起源的传说。
说的是法兰克第一个王朝墨洛温王朝诞生之后,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飞来了一个名叫“伽古伊”,龙身蛇颈,而且还会喷火的怪物,在鲁昂为非作歹,无恶不作。
于是,鲁昂主教圣罗马努斯为了解救鲁昂百姓于水火之中,便孤身一人找到了“伽古伊”,并与它大战了三天三夜,直到最后用“十字架”和“圣水”才制服了这只怪兽。
而后,圣罗马努斯找了很多人,才把这只怪物运到了“鲁昂”城中,不过怎么处理这个怪物,却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,后来在众人商议之后,决定就在鲁昂大教堂前面的广场上,把这个怪物给烧掉。
但是由于“伽古伊”本来就会喷火,焚烧到最后,还剩下一个硕大的头颅怎么也烧不掉,圣罗马努斯权衡之下,干脆在这个头颅中间挖了一个洞,挂在了教堂的顶端,用雨水来镇压它,让它再也没有机会复活,从而为祸人间。
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,这些匪夷所思的欧洲神话故事,也就成了中世纪欧洲哥特建筑上象征着邪恶的“石像鬼”起源。
伯尔纳铎壁画
除了这些之外,中世纪著名的“神秘主义之父”伯尔纳铎也曾直言不讳的批评了有关“石像鬼”的存在,他认为这些“石像鬼”是野蛮、肮脏、荒谬、邪恶的象征。
那么问题来了,是什么原因,让这些石像鬼成了“邪恶”的象征呢?
这就要从中世纪欧洲的整体局势开始说起了,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欧洲,并没有我们所预想的那般安宁祥和,甚至比你所能想到的还要凄惨,不信?
那你来看看“中世纪欧洲”的另外一个名字“黑暗时代”。
根据意大利“人文主义教父”彼特拉克在他的诗文《歌集》中的记载来看,在彼特拉克的眼中,欧洲历史分为两个时代,一个是“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”,另一个便是“黑暗时代”。
之所以称中世纪欧洲为黑暗时代,是因为当时的欧洲,并不像中国封建时代那样已经形成了“大一统”的局面,反而是政权林立,战争不断,甚至于一个小贵族,随便找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建一座“城堡”,养两个骑士,就能建立一个政权,要不然你以为中世纪欧洲童话故事中那么多的王子公主都是哪来的?
而政权林立的代价,自然就是持续不断的战争,毕竟谁都想让自己家的地盘变得更大一点,但与此同时,给百姓所带来的,也就只剩下水深火热的痛苦了。
其次,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,这些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只能将希望寄托在“虚无缥缈”的宗教上,借以寻求精神方面的寄托。
宗教裁判所
宗教,也正是在中世纪欧洲的这段“黑暗时代”中,迎来了一个发展的“井喷期”。
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“天主教”在公元十三世纪成立了一个被称为“宗教裁判所”的机构,专门用来侦查和“审判”反封建的异端,以及同情异端的人,并借机稳固和扩大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的统治地位和影响范围。
而面目狰狞的“石像鬼”,无疑就成了天主教笼络百姓最好的武器。
毕竟在当时那样混乱的时代背景下,饱受痛苦的百姓早已经无力承担战争所带来的不幸,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当时欧洲百姓的普遍诉求。
所以,在天主教不断地对“石像鬼”进行艺术渲染之后,本身只是用来清洗祭祀用品的“石像鬼”就这样被重新赋予了一个“恶魔”的身份,成了“邪恶”的象征。
同时,天主教也不忘又从另一方面去游说百姓,告诉他们天主教所信奉的天主,可以用魔法去操控这些被恶魔附体的“石像鬼”,只要多去教堂做礼拜,为天主祈福,就能获得天主的保护,抵御这些可怕的“邪恶化身”石像鬼。
黑死病雕塑作品
无独有偶,当时的欧洲,除了常年不停的战乱外,可怕的“黑死病”也正在欧洲肆虐。
从1347年到1353年,这短短的六年时间里,整个欧洲,到处都弥漫着“死亡”的气息,人口锐减三分之一,死亡人数接近2500万人。
更可怕的是,以当时的医学水平,对于这种可怕的“黑死病”完全束手无策,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在欧洲肆虐。
百姓只能又一次的将“求生”的希望放在天主护佑之下的“教堂”之上,凭借被天主所操控的那些“石像鬼”来谋求片刻的安宁。
前文所讲的那几个欧洲民间关于“石像鬼”的传说,也正是基于这个时期的黑暗和凄惨才慢慢的演变出来,成了当今脍炙人口的石像鬼传说故事。
巴黎圣母院之上的石像鬼
又是什么原因,让石像鬼在欧洲扎根,还形成了特殊的“石像鬼”文化呢?
按常理来讲,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,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经突破了封建迷信所带来的那层“桎梏”,是迷信就应该废除才对,但是石像鬼文化在欧洲非但没有被“摒弃”,反而更是发展出了一个新的高度,成了传统文化的代名词。
就好比时至今日都还矗立在“巴黎圣母院”顶层的那上百尊形态各异的“石像鬼”,有太多人去巴黎圣母院的原因,就是奔着它们而去的。
一方面,是因为它们的传说太过于神话,引起了人们的求知欲。
就好比各种影视作品,以及作家对它的艺术渲染,诸如法国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
“维克多雨果”的《钟楼怪人》,以及迪士尼出品的动漫《夜行神龙》
等,石像鬼在里面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。
由此,也就导致了很多人不远万里的慕名而来,只是为了能够一睹它们的真面目罢了。
哥特式建筑上的石像鬼
另外一方面,就是奔着文艺复兴时期夸张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去了。
这就要从我们前文所忽略的“石像鬼”另外一个用途开始说起了,最早期的“石像鬼”是用来清洗古希腊神庙的“祭祀用品”,这个没错,但是自从古罗马从古希腊将这种“技术”带到欧洲的其它地方之后。
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因为对艺术的向往,便把这种在当时来看还相当新鲜的“技术”加以改良,摒弃了古希腊原有的“狮子头”形象,赋予了它们一种全新的、抽象的并带有一丝夸张的艺术形象。
其中最广为流传的,当属给这些“石像鬼”加上一对巨大的翅膀了,在更有美感的同时,又赋予了他们一丝教堂所独有的神秘主义气息,再搭配上狰狞的面容,哥特气息十足。
而后,再把这些已经加工好的“石像鬼”安放在哥特式建筑的顶端,除了装饰之外,另外还可以把雨水从这些石像鬼的口中导出来,减少雨水对建筑墙面的侵蚀,也就是所谓的“滴水嘴兽”。
中国传统建筑上的五脊六兽
其实,如果单从这个建筑方面的作用来看的话,这个“石像鬼”就跟我们中国传统建筑上面的“五脊六兽”差不多,都是在起到装饰的作用之外,还能起到“导流雨水”,减少雨水对建筑侵蚀的作用。
时光流逝,到了现代,虽然大部分的“石像鬼”已经被规格统一而且作用更大的“排水管道”所取代,但是在一些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上,这些“石像鬼”依旧存在。
长达数百年的历史,让这些石像鬼已经不再单纯只是代表着宗教方面“邪恶”的象征,也不再只是单纯的“滴水嘴兽”,它们所代表的,更多的是历史文化方面的传承,是一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建筑所独有的“文化底蕴”。
换句话来说,“石像鬼”已经不再是石像鬼,而是欧洲历史文化的“沉淀”,艺术进步的代表。
【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